打通從嚴治黨“最后一米” 讓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照進現實
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向縱深發展,是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加強黨風黨紀建設、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客觀需要。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我們黨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奮斗目標。
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與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者互為一體,是源與流、泉與水的關系。黨風正、黨風好、黨風實,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利益的各項工作自然就實,人民群眾“三感”的感受就深,體驗就好。反之亦然。
這就要求各級黨組織以勇于擔當的精神、真抓實干的作風,真正把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扛在肩上、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為推動安溪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高效能治理再上新臺階創造良好環境。
首先,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須把牢固確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作為出發點。我們黨高度關注和解決民生問題,始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充分彰顯了我們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執政理念。但需要注意的是,當前個別領域和一些工作落實中還不同程度存在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有偏差,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有溫差,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有落差的現象。
這些現象都是“以人民為中心”的民本思想樹得不牢的具體體現,也與我們黨的立黨宗旨背道而馳。因此,必須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作為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出發點”和“方向標”確立起來,否則,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其次,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須把糾治人民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作為切入點。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是一項厚植黨的執政根基的基礎性經常性工作。俗話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因此,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必須貫徹“嚴”的總基調,落實“準”的總要求,堅持問題導向,以勇于自我革命的勇氣和銳氣,找準從嚴治黨的切入點,下力氣把危害黨的執政根基、破壞黨的形象、影響黨群關系,人民群眾反映最強烈、最反感、最痛恨的不正之風糾治好、解決好。比如,要下力糾治“我是官、你是民,我說你做”的高高在上的官老爺作風;門好進、臉好看、事還是難辦的衙門作風;推諉扯皮踢皮球的懶政作風;不給好處不辦事,有了好處亂辦事的亂作為作風;嘴上說得好、行動慢半拍的偽作為慢作為作風等不良風氣,以黨風正政風帶民風,贏取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
第三、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須把下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注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作為落腳點。群眾利益無小事,民生問題大于天。人民群眾“三感”獲得最直接最直觀的體驗來自群眾利益得到有效維護,民生問題得到及時解決。如果要為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工作確立一個衡量標準的話,從人民群眾的視角看,那就是“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樹得更牢,謀發展、做決策、抓建設、搞服務,首先看群眾贊不贊成,答不答應,滿不滿意,高不高興;黨群干群聯系更加緊密,摸民情,聽民意,問民需,求民策更為經常更加深入;服務人民群眾的作風更加務實,變“坐等上門”為“主動登門”,變“可辦能辦”為“易辦好辦快辦”等等。這些標準都體現在各級黨組織為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利益的各項具體工作之中。
“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夸獎,這杯那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因此,各級黨組織在落實全面從嚴治黨過程中,必須把下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注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作為最終落腳點。要緊扣民心這個最大的政治,強化宗旨意識,筑牢群眾觀念,涵養百姓情懷,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把人民群眾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人民群眾的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第一考慮,把人民群眾的滿意作為第一標準,真正站在人民立場上想問題、做決策、干事業。要大力弘揚“四下基層”優良作風,多到困難和矛盾集中、群眾意見多的地方聽聽人民群眾的牢騷話、刺耳音、抱怨聲,真正把人民群眾最關注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當作自個的“急難愁盼”事放心上、解決好,把與人民群眾最密切、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權益維護好,讓全面從嚴治黨的新成效轉化為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新動能,切實讓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照進現實。
安溪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網原創作品,包含安溪電視臺和《安溪報》新聞。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安溪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安溪新聞網歡迎各兄弟網站開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安溪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安溪新聞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安溪新聞網聯系的,請致電: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