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世遺紀念茶禮贈中國茶葉博物館
本報訊 (記者章梅霞)8日,安溪鐵觀音雙世遺紀念茶禮贈中國茶葉博物館永久收藏。中國茶葉博物館館長包靜,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縣茶管委常務副主任肖印章,縣委常委、副縣長、縣茶管委副主任黃漢陽以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禮贈活動。
5月22日,在聯合國糧農組織于意大利羅馬舉行2023年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統授證儀式上,我縣將兩罐特制的安溪鐵觀音雙世遺紀念茶分別禮贈聯合國糧農組織、中國常駐聯合國糧農機構代表處永久收藏。此次禮贈中國茶葉博物館的是第三罐安溪鐵觀音雙世遺紀念茶,極具收藏價值。
據悉,安溪鐵觀音雙世遺紀念茶盛放于中國傳統名瓷青花瓷中。另附《農遺茶記》,毛筆書寫于宣紙之上:“癸卯年梅月,時值農遺周年,特制紀念茶,茶乃安溪鐵觀音,產于清溪名山,高三千余尺,野曠而林茂,壤紅而礫生,泉清而霧蒙,與蟲草共榮,汲天地精華,葉肥芽嫩,植采天然,匠心手作,秉農遺技藝,經十道工序,歷時十八時辰精制而成,香氣濃郁,滋味醇厚,觀音韻明,為茗中之珍品,盛茶之器為青花瓷,大師創制?!鄙项}:安溪鐵觀音。蓋雕中國上古農時二十四節氣圖,壁繪蘇良創制之烏龍茶制茶工藝流程圖,款底:安溪縣人民政府。內塞仿明頭飾法,棉麻扎辮,內外通氣,茶藏之,歷久彌香。其中,中國上古農時二十四節氣圖由太極、十二時辰、十二個月、二十四節氣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組成。
安溪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網原創作品,包含安溪電視臺和《安溪報》新聞。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安溪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安溪新聞網歡迎各兄弟網站開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安溪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安溪新聞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安溪新聞網聯系的,請致電: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