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傳承知青文化振興鄉村
本報訊 (記者林育金)“真沒想到還能再見到當時的布票、飯票?!薄斑€有老式自行車、農墾時用過的牙缸……”日前,福田鄉知青歲月館開館后,許多老知青、知青二代們驅車前往參觀,他們睹物思情,回憶曾經的上山下鄉歲月,仿佛又回到高唱語錄歌、到福前插隊落戶的火熱年代。
珍藏記憶的“時光寶盒”
“五零年代應援征,首撥知青小學生。財會文書堪直上,教師醫務任縱橫……”在福田知青歲月館開館前夕,原福前農場副場長陳朝東用詩句分別描繪出五十年代、六十年、七十年代不同批次的福前知青上山下鄉的特色。
1958年,福前農場創辦。1963年起一批批知青伙伴高唱語錄歌,陸續來到福前農場插隊落戶。據悉,“福前知青”共有“五撥七批”。第一撥是1955年縣政府從外安溪動員一批小學畢業及初中肄業的知青支援內安溪農村合作社。1958年縣辦福前農場時,這批知青成為當年農場財會、文教、衛生的骨干,直至退休。第二撥是1963年至1966年省辦福前農場時,在泉州市人委依次發動的兩批人數最多的知識青年和社會青年上山下鄉,他們成為福前農場職工的有生力量,改變了農場的地緣和人緣關系,成為農場七十年代的主力軍,為農場的發展貢獻青春和力量。第三撥是1966年至1976年回鄉的老三屆及恢復高考前的應屆初高中知青,他們基本是農場職工子弟,到福前農場成為第二代農工,并逐步走上以工代干、以工代教、以工代醫、場辦工業技工的崗位,是上世紀80年代后農場的主力軍。第四撥是1975年省農業廳和農科院的干部子女,共20名高中應屆知青,上山下鄉來到福前農場,成為一批最有分量的職工,其中周云躍成為對越自衛反擊戰烈士。第五撥是1976年泉州市10名初中、高中應屆知青上山下鄉到福前農場,這是最后一批知青;他們被直接安排在生產一線,接受再教育,直至1998年。
福田鄉黨委書記林勇平介紹,知青是一個時代的符號,福前知青歲月館通過匯聚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城市廣大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中的各種元素,收集與知青們生產勞動環境、日常生活環境文化、精神狀態、情感體現等有關的物件和資料,滿足人們對一個時代的回歸、情感的追溯。
老知青郭加興1963年9月來到福前農場,足足工作了29年,最后在銘選中學退休?!爸鄽q月館把這段難能可貴的歷史留下來,重溫知青走過的道路,讓后來人能夠更好繼承發揚知青精神?!惫优d參觀完知青歲月館后說,真是廣闊天地再回首,歲月余味新體驗。
“在艱苦年月,當年知青們跟我們生活在一起,一起勞動,共同奮斗,實在是非常感慨?!苯衲?9歲的蘇海員10歲時就和當英語老師的父親一起在福前農場生活。他回憶,“知青們給我們帶過來的各種文化、文體生活,都給福前農場帶來很大的影響?!?/p>
振興福田的特色名片
今年73歲老知青呂莪與子女定居泉州市區,但她每年都回到福田鄉看一看,這些富有年代感的建筑和老物件,像老朋友一樣,勾起了老人的回憶。
呂莪與福前農場的第一次結緣是在1966年。她介紹,“那年我20歲,正好福前農場向全市招收工人,我就報名了。11月16日坐車,17日才到農場,福田在泉州最西邊,路途真的很遠。那時候是冬天,晚上都沒有燈,只能用火把照明。早上起來水管都結冰,水流不出來,太冷了,我拿著臉盆站在旁邊眼淚就流下來了?!?/p>
知青歲月館將當時的知青落腳點進行修舊如舊裝修,位于福田鄉初心公園內?!耙郧爸嘤眠^的一些農用具,還有照片、文字材料,后期還將不斷收集充實?!备L镟l副鄉長葉劍波介紹,知青歲月館也將成為黨員教育基地,更好地傳承知青文化。
福田鄉是我縣絕無僅有的知青點。郭加興認為,“知青文化館把知青的精神和知青的文化,跟美麗鄉村建設很好地融合起來,可以做一篇很好的文章?!碑斈?,“五撥七批”不同類型的知青落戶福前農場,他們顧全大局、無私奉獻、艱苦奮斗、勇于開拓的知青精神,思想活躍、充滿活力、海納百川、開放包容的知青文化,成為福田的寶貴精神財富和獨特文化坐標。
“在‘詩畫邊城,醉美福田’的品牌體驗中,完整的知青文化將是最有特色的文化體驗?!绷钟缕浇榻B,作為安溪乃至泉州的西北門戶鄉鎮,福田鄉聚力鄉村振興,整合各種旅游資源,打造“爬云中山、吃柑橘、賞美景、憶知青”的旅游名片,讓旅游業成為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進一步實施。
安溪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網原創作品,包含安溪電視臺和《安溪報》新聞。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安溪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安溪新聞網歡迎各兄弟網站開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安溪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安溪新聞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安溪新聞網聯系的,請致電: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