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邱鎮“接二連三”打造“茶農旅”融合特色鎮
本報訊 (記者林欽固)2019年,虎邱鎮被認定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鄉鎮和福建省鄉村振興重點特色鎮。近年來,該鎮立足實際,圍繞“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遠景目標,以“旅游興鎮,茶業富民”為抓手,立足“三巖四水”清新布局,推進“一產接二連三”融合,打造特色鄉村振興品牌。
建全建強茶產業鏈
五月,虎邱裕園茶莊園茶香四溢。茶園中,來自各地的愛茶人走進茶園體驗采摘樂趣;在烏龍茶非遺工藝傳習所里,年輕的制茶能手在安溪鐵觀音大師陳藝峰和泉州技能大師林茂安的帶領下,研習安溪鐵觀音制茶技藝;在鐵觀音文史館,茶藝師手把手教授小朋友學習茶藝……
裕園茶園創始人林揚聞介紹,經過數年建設,裕園茶建設的科研文旅智慧產業園建設項目“三館一圃”(中國烏龍茶博物館、中國烏龍茶非遺工藝傳習館、安溪鐵觀音文史館、中國烏龍茶種質資源圃)已初步建成,形成生產加工、科研推廣、茶文化交流、休閑旅游為一體的“茶莊園+”綜合體。
與裕園茶莊園一樣,高建發茶莊園建設同樣引人注目,連續三屆安溪鐵觀音大師賽決賽在這里舉行。其成熟的茶莊園模式,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實現“茶旅觀光”和“村企共進”雙贏互動。
“按照‘做精一產’思路,通過重組鏈條,推動茶產業走深走質走精?!被⑶矜傸h委書記王小鵬介紹,經過幾年建設,虎邱鎮現有高標準生態茶園1.5萬畝,建成高建發、禪心緣、裕園等5家精品茶莊園和茶香人家。
在做強“茶業重鎮”發展思路的引領下,虎邱鎮茶產業取得成就令人矚目:擁有1所“茶師搖籃”——安溪茶業學校;走出李金登、陳藝峰2名“安溪鐵觀音大師”和1名“安溪鐵觀音名匠”陳春;有機茶園認證面積占全縣三分之一,生態茶園面積占全縣五分之一;培育安溪鐵觀音地理標志準用企業11家……
特色農業風生水起
挽起袖子,下田摘菜;提起刀來,現場殺雞;掄起鋤頭,上山挖筍……4月14日,923經濟生活廣播、無線泉州聯合到虎邱鎮,開展“脫貧攻堅 精準助貧”直播活動。從當天晚上七點到十點,連續三個多小時為虎邱農戶代言帶貨,直播活動吸引2.32萬人觀看,砸單搶農貨。
虎邱農貨線上火熱,線下也熱火朝天。在禾康好農專業合作社,社員們每天早晨開始忙碌,摘菜、清洗、真空包裝,送上順豐快遞專車,常常要忙到夜間12時以后。合作社負責人林思達告訴記者,公司有100多畝果蔬基地,長期為縣城及周邊城市消費者提供綠色健康果蔬和禽畜產品。最近,公司搭建“基地直采直供TOB業務平臺”,為消費者提供物美價廉的農特產品,豐富百姓餐桌。
虎邱鎮通過深入開展“合作社+農戶”精準扶貧工程,為像禾康好農這樣的合作社與貧困戶牽線搭橋,實現虎邱產業扶貧的果蔬、禽畜產銷一體化。帶動100多戶貧困戶通過發展果蔬種植和禽畜養殖邁向致富路。在此推動下,虎邱鎮脫貧攻堅步履堅實,成效顯著,實現全鎮建檔立卡貧困戶185戶551人全部脫貧。
歷經幾年精耕細作,虎邱鎮農業產業已實現多元發展,“一村一品”特色農業風生水起。芳亭桂花、曬煙,金榜面線、美亭蜂蜜等20多種綠色農產品蜚聲縣內外?!巴ㄟ^踐行綠色生產,發展新型業態,實現農戶增收致富,壯大村集體經濟?!被⑶矜傸h委副書記(主持政府工作)吳成土介紹,2019年,虎邱鎮農業生產總鎮6.2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萬元。
扎實推進全域旅游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我縣旅游業復工復產穩步推進,越來越多的人走出家門,短線游成為市民首選。最近,網上朋友圈“旅游打卡”又火熱起來,在人們輕松暢玩的“網紅打卡地”中,有不少是虎邱鎮的旅游景點,難怪網友們把虎邱稱為“網紅集散地”。
吸引一撥又一撥游客到虎邱旅游的原因是什么?一是宜居。吳成土介紹,虎邱鎮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打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仗,投入2000多萬元推進鄉村污水設施和管網建設,18個村污水收集治理全覆蓋,并拆除旱廁1266個,整治雞鴨豬圈2183個。
吸引游客的是虎邱水美。隨著夏季的到來,虎邱長潭公園的水上樂園又熱鬧起來,戲水賞荷、泛舟觀景?;⑶耖L潭公園所在的藍溪水系虎邱段是泉州市清新流域樣板工程之一。幾年來,虎邱鎮持續推進萬里生態水系治理,投入4200萬元實施小流域治理、生態水系、河道治理等工程建設,完成安全生態水系11公里,實施河道治理7公里,真正實現“水清、河暢、岸綠、景美”。
吸引游客的還有古樸的村脈人文。一段時間來,虎邱鎮加強鄉村地域風貌保護,讓虎邱“記得住鄉愁”,從“清、拆、留、建、修”入手,改造自在仙境為僑家茶墅,修建石山學堂為石山文化館,修繕后溪古厝群,保護林嗣環墓、佛手茶發源地等文化古跡。
此外,虎邱鎮還推進“綠盈鄉村”建設,三年完成造林綠化4854畝,森林撫育3200畝,封山育林4200畝。湖坵村被評為省森林村莊,7個村入選市、縣“綠盈鄉村”。滿眼綠意、清新宜居虎邱已成為游客到安溪旅游的必選地。
安溪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網原創作品,包含安溪電視臺和《安溪報》新聞。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安溪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安溪新聞網歡迎各兄弟網站開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安溪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安溪新聞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安溪新聞網聯系的,請致電: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